当前位置:
  • 领导讲话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宁波)
  • 来源:办公室
  • 时间:2020-12-22 15:51:53
  • 阅读:
  • 解放思想  敢于创新

    奋力谱写宁波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宁波市水利局


      2019年,宁波市水利局深入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以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补短板、强监管”方面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新亮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体、一盆、一道、一台”四方面。 

      一、着力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本轮机构改革,我市水利部门划入了城市供排水等新职能,初步构建了“大水务”管理模式,形成了“四位一体”(即:城、乡地域一体;水源、供水、排水行业一体;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一体;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监督工作一体)的水行政管理体制优势。实施机构改革以来,我市水资源管理、水旱灾害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呈现出“一龙管水”、“职责明确”、“行动高效”的新气象,有力补齐了水事活动多头管理短板。

      二、着力推进水库整合联成一个“大水盆”。为解决水资源禀赋较差且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市于2015年启动实施了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将其中部分重要水源工程用管道、隧洞串联在一起,创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格局,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全力补齐水资源分布不均短板。目前,我市已有10座大中型水库以隧道管网联通,形成了一座库容近10亿方的“大水缸”,做到水资源“城南降雨城北用、水多水少互通用”,相当于为宁波新建了一座供水能力为3500万立方米的“隐形”水库,极大地提高了水利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我市水资源的空间均衡。

      三、全面建成一条分洪“快速水道”。“十三五”以来,我市以防洪排涝为重点,已完成水利投资超400亿元,建成三江干流堤防211公里,甬江流域三江沿线碶闸净宽近2000米,沿江强排泵站规模近1000立方米/秒。针对姚江流域易受洪涝威胁、排洪能力不足且受外海潮水顶托的客观条件,我市部署实施了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采用三级泵站抽排的排水模式(泵站规模依次为100立方米/秒、150立方米/秒和250立方米/秒),建设姚江分洪“快速水道”,补齐流域排洪通道不足短板。工程于2019年7月全线通水,并在“利奇马”等台风防御中,三级泵站累计向外海排洪4000多万立方米,分流姚江干流洪水1120万立方米,通过快速排洪,降低了姚江干流水位2~3公分,缩短了镇海等区域水位超警戒时间约20个小时,为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全力建设一套信息化监管平台。一是完成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跟踪管理平台建设,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实行信用等级动态管理,目前已对全市538个项目(标段)开展了2129次信用动态评价,有效解决了标后履约监管盲区,切实提高了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效率。深化水利建设工程信用担保机制,至2019年底已累计完成846单各类保证金担保业务,共为水利施工企业释放现金流3.5亿元,节省运营成本2800多万元。二是谋划建设市、县两级共用互通的水资源、工程管理、河湖监管、水旱灾害防御等“6+1”水利智慧应用平台,建成水利设施自动化监测系统77套、雨量站446个、水质监测点94个、视频监控1770路,以智慧水利推进水利设施的有效监管。2019年汛期,我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送雨情和山洪预警短信22万多条次,在“利奇马”台风防御中为人员及时转移避险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三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水利局100个政务服务事项跑零次、网上办、掌上办、材料电子化均达到100%,即办率达到90%。落实“互联网+监管”手段,2019年掌上执法检查户次508次,执法2次以上比率达到100%。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布局之年。我市将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部的决策部署,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宁波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