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领导讲话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劳可军在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 来源:办公室
  • 时间:2020-07-01 16:31:18
  • 阅读:
  •  

    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

    全力谱写水资源综合利用新篇章

     

     

    劳可军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共享性的社会资源。宁波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940立方米/年,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6%,属于水资源短缺城市。为此,我市一直把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全面落实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项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水资源基础和保障。

     

    一、在开发上做“加法”,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针对城市资源性缺水状况,我市从2003年起就谋划推进境外引水,先后实施了绍兴汤浦水库至慈溪、曹娥江至慈溪、钦寸水库,以及目前正在建设的曹娥江至宁波市区等境外引水工程,共可增加供水量7亿立方米/年,有力补齐了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同时,树立水资源“二次分配”理念,打破地域界限,2015年起,在原有主要水厂由多水源联合供水、主要供水工程与沿途水库联通、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部署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形成点(水源)—线(引水干线)—群(水厂群)—网(供水环网)的输配水新格局,创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格局,每年可增加优质原水供水能力35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为宁波新建了一座“隐形”的中型水库,提高了中心城区抗旱能力20天,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促进了水资源的空间均衡。同时,避免了传统备用水源利用效率低的弊端,有效应对水源及输水工程突发性事件,提高城市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二、在节约上做“减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以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理念,以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从工业、农业和城乡生活三大领域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各项节水制度措施。在工业节水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已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245家。在农业节水方面,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5万亩,减少灌溉水量8000万立方米/年,促进了面源污染减排,每亩地可为农民增收上千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在生活节水方面,积极推进节水器具和供水管网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5.04%。从2006年起在全省首先实行居民家庭阶梯式水价制度,实现生活用水从“被动节水”向“主动节水”转变。2018年,宁波市单位GDP用水量19.4立方米/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6立方米/万元,继续在国内和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并连续10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三、在利用上做“乘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针对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市坚持“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复合利用”,乘数放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十一五”期间就开始谋划实施分质供水,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分别采用平原河道水和水库优质水供水,已经建成姚江大工业、镇海澥浦、杭州湾新区航丰等工业水厂,供水能力达到70万吨/日。统筹调度江河水资源,利用姚江——平原河网——工业水厂的途径,实现环境、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一水多用、复合利用。同时,积极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建成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再生水利用设施52万吨/日,将污水深度处理后作为一般工业用水、河道环境用水的补充水源,实现循环利用。我市积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要采取供水管网向农村辐射延伸、分片分区域集中供水等模式,截至2018年底,市自来水公司已将城区周边500多个行政村纳入供水范围,全市村级水站从2008年的1586个减少到790个,全市89%的农村居民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

     

    四、在保护上做“除法”,保障水资源环境质量。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减少水污染就是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加强水资源执法管理和地下水监测,积极消除破坏水资源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好“盆”里的水,提高水的有效利用量。以饮用水源地“控污、治污、减污”为目标,推进库尾湿地、清洁型溪道、生态渔业等项目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同时,探索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支持”的原则,建立了用水城区与供水库区挂钩结对扶持机制,10个用水城区与10个供水库区乡镇开展挂钩结对,结对补偿资金200万元/年·对,专项用于供水库区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

     

    2019年是我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第一年,按照市里机构改革统一部署,原来由市城管局承担的供水、排水、节水及城市内河管理职责划入市水利局,我市将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谋划,积极作为,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抓手,在开发上实行原水、净水、污水、中水全行业统筹,在利用上做到城市、乡镇、农村一体化管理,在节约上做到生活、生产和生态全方位管控,在监管上做到供、用、耗、排全链条管理,争取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力谱写水资源综合利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