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共有小型水库51座,总库容4448万立方米。近年来,为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推动该市小型水库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截至目前,该市小型水库管护主体和责任明确率、小型水库建立稳定管护经费渠道保障率、小型水库巡查管护人员培训率均达100%。今年8月份,该市通过水利部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的现场评估。
一、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小型水库体制改革活力
该市落实机构、人员、经费等,强化各类要素保障。一是保障管理机构落地。全市12座小(1)型水库均建立了专门水库管理单位,39座小(2)型水库由属地乡镇(街道)进行管理,各水库管理单位均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并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保障管护经费落实。全市市属水库管理经费实行自收自支,镇(乡)属水库管理经费由镇政府负责解决, 市财政给予一定补助,每年还安排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三是保障“三人三方案”落细。按照《余姚市2018年度水库安全度汛专项行动方案》,全市乡镇街道逐库编制水库水雨情测报方案、调度运行方案、安全管理预案“三个方案”,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名单,制作明白卡,设置责任人公示牌。
二、强化模式创新,提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
该市“因库制宜”,积极探索“库厂联合”、“2+5”、“以大带小”“集中管理”等多种模式,确保良性运行。一是积极探索“库厂联合”运营新模式。余姚51座小型水库中和电站联运的有21座,和水厂(供水站)联运的有7座。通过与电站、水厂联合运营,有效解决了水库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积极探索“2+5”、“以大带小”管理模式。丈亭镇共有水库山塘32 座,为加强对全镇水库山塘的运行管理,成立了姚岭寺前王水库管理所。水库管理所负责全镇境内2座小(1)型水库和5座小(2)型水库巡查及日常管护工作;同时对25座万方以上山塘及重要屋顶山塘巡查工作做好监督管理。三是试点开展“集中管理”的模式。三七市镇政府在农经办下设镇水利服务管理站。针对该镇水利体系复杂、工作强度高的实际情况,又在镇水利服务管理站下,设立了水利管理服务处,具体负责全镇小型水库管理、排涝灌溉及河道保洁工作,切实做到水利服务管理有牌子、有人员、有职能。
三、强化“三化”改革,促进小型水库长效运行
为扭转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局面,该市强化标准化创建、物业化维养、信息化管理的“三化”改革,着力补齐水利管理“短板”。一是推行小型水库标准化创建。自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该市把握契机,成立实干班子,建立“2+2+X”水利工程标准化制度体系,落实标准化创建和长效运维经费6000余万元。目前,该市已完成125个省级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其中,梁弄镇后杨岙水库被评为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典型工程”,三七市镇大池墩水库被评为宁波市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典型工程”,极大提高了小型水库管理水平。二是推行小型水库物业化维养。该市鼓励乡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采购的方式引入具备较好水库运行管理水平的专业技术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专业性运行管理,从而达到落实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的目标。目前,水库运行管理物业化已在该市丈亭镇、梁弄镇、四明山镇等多个乡镇试点运作。三是推行小型水库信息化管理。该市不断加大对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完成了“向家弄水库大坝表面沉降位移自动观测系统”、“陆家岙山塘杆式水文视频综合监测系统”等。同时利用水库巡查管理平台对全市小型水库安全巡查人员实行巡查轨迹定位及电子考勤,实现对巡查工作的动态管理,推动了小型水库科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