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讲话文论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暨水利水务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来源:市水利局
  • 时间:2022-03-01 09:52:31
  • 阅读:
  • 张晓峰

    (2022年1月1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全省水利扩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动员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2022年水利水务抓项目、促投资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刚才,史局长对全市水利扩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布置,请大家抓好落实。海曙、慈溪做了典型发言,因时间关系其它区县(市)进行书面交流。总的来说,大家在过去一年工作中有许多亮点、总结了不少做法经验,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21年水利水务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水利水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重点工程推进、水环境治理修复、水利数字化改革、供水排水等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省水利厅和省建设厅下达的目标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多项指标领跑领先全省,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重点工程建设推进有力。年初以来,紧盯重点项目节点目标不动摇,实施挂图作战、优化指导服务、加强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全市共完成水利水务投资140.7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其中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6.7%。奉化、杭州湾、宁海、余姚、慈溪、海曙等地完成投资超10亿元,其中奉化突破20亿。江北大河、九曲河分洪排涝工程等18项工程完工见效。开工镇海海岸带生态修复及海塘、东钱湖北排、杭州湾新区防洪排涝一期等重点项目16个,鄞江堤防等一批难点节点得以突破。同时,推进鄞州小浃江等重大项目前期31项,8项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为2022年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防洪潮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工程与管理双向发力,提升洪涝防御能力,紧守安全底线。全年共完成堤防整治34公里,完成小流域治理60.6公里,开工周公宅等大中型水库预泄能力提升工程3座,新增江海强排能力80立方米/秒,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2座,病险山塘整治45座。同时,切实加强防御非工程能力提升,完成《甬江流域洪水调度方案》修编,优化山洪灾害防御系统。2021年成功防御了“烟花”、“灿都”等强台风,尤其是面对“烟花”台风“五个超历史”重大考验,采取“水情预警、险情预报、水库预泄、流域调度”三预一调措施,水利工程预泄预排3.3亿方,累计拦蓄洪水3.93亿方;靶向发送山洪预警信息6.5万条,对奉化江、姚江全流域“一盘棋”错峰错潮调度,最终取得了“人员无伤亡、水库山塘无垮坝、重要塘堤无决口”重大胜利。余姚市“三完善、三优化”、象山县蓄洪“一库一方案、一塘一策”等创新防御机制发挥了明显成效。

      (三)供水保障成效显著。面对年初以来的严重旱情,积极落实市域联网、市际联调、蓄用联动、分质联供等措施,科学调度东西线水源,通过钦寸水库、曹娥江引水等工程,实施境外引水8亿方;下拨600万元应急抗旱资金;应急为农村送水2.5万吨;实现了“全市城镇无断供,中心城区未限水”的抗旱胜利。开工建设慈溪市邵岙水库和上林湖水库联调工程,推进慈西水库和干岙水库等工程建设。海曙、余姚等地完成中高层二次供水改造近2万户,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年。市水务环境集团原水供水保障率100%,奉化区、余姚市、宁海县被评为全省农饮水达标提标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四)水生态治理扎实推进。坚持水岸同治,清水环通一期工程有序推进,江北西大河流域生态整治等4个项目完工见效,完成生态护岸建设100公里,全年生态补水达到 5.5亿方。创建汶溪、鄞州公园二期湖等13条(个)100公里美丽河湖,完成14个水美乡镇创建、125个农村池塘整治、4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等省民生实事项目,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镇海美丽水乡通过省级验收。完成4家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天,新开工3家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年处理污水量达7.8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9%以上。完成排水管网检测1881公里,修复212公里,清淤5346公里。江北区首创了“综合保险+服务”的新型管网养护模式,北仑区进厂水BOD浓度提升成效显著,入围全省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县。

    (五)改革创新有突破。数字赋能有创新,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全面完成,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预警”、“城镇供水动态预测预警”、“智能巡河”、“信用市场动态评价”、“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等5大应用场景建设。江北区“北斗+AI 遥感”技术建立立体化遥感监测体系,被水利厅评为年度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慈溪“数字水利”项目入选省水利改革创新十佳实践案例、“节水在线”获评省第一批数字经济优秀应用。行业管理有创新,市排水公司“厂-站-网”一体化调度平台正式投运,宁海县率先开展排水管网分类普查,水库型水源取水权交易模式开全省先河。工程质量管理有新成效,全年共有5项水利工程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北仑梅山水道工程荣获鲁班奖,是我市水利工程首次获此殊荣。小型水库管理有突破,慈溪市入选第二批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我市入选全国样板的县(市、区)达到2个,全省领先。象山全县18个乡镇街道物业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合同节水管理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万元。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水利水务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水利局,向全市水利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水利发展的短板和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地区对水利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投入严重不足,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快。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依然十分脆弱,水环境改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水利发展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再接再厉做好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水利水务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总的工作思路是十二个字:“讲政治、守底线、抓发展、争先进”。讲政治就是全市水利水务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遵循,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扎实有效做好10项工作”要求,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守底线就是要牢牢守住防洪安全、水利设施安全、干部安全三条底线。抓发展就是以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水利工程为主线,全面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争先进就是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全省领跑”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有效投资,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就在前两天,省水利厅

    召开全省水利扩大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必须靠高质量投资;高质量投资,必须靠重大项目支撑。水利工作成效怎么样,关键就看重大项目谋划实不实,工程建设推进快不快,水利投资绩效好不好”。市委市政府也把抓有效投资作为“1号”工程。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惠民面大、带动性强。彭书记多次专题听取投资和重大项目安排,并多次就如何加大水利投入、加快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指示。我们要牢牢抓住中央扩大有效投资的机遇,大抓投资、大干项目、大推工程,重点实施“十大百项”工程建设。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22年水利投资计划已下达,刚才史局长已作了具体部署。主要任务是,建设重点水利工程102项,总投资786亿元(已完成投资256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其中纳入水利管理业统计投资85亿元以上,增幅25%,具体“十大工程”是:

    1.海塘安澜工程。消除沿海地区海塘存在的沉降、标准偏低的安全隐患,全面恢复、提升海塘防潮减灾体系。新开工宁海强蛟片、北仑青峙塘、奉化小狮子口塘、慈溪四灶浦至淞浦段等海塘106公里,续建镇海区海塘安澜(一期)工程、鄞州大嵩海塘、宁海古渡塘等16段海塘74公里,累计完工奉化红胜海塘、象山下沈海塘、宁海汶溪周塘等海塘80公里,完成投资15亿元。

    2.水库能力提升工程。优化调整水库控制运行计划,充分发挥水库的兴利除害作用。主汛期前完成白溪、皎口、周公宅、横山等四大二中水库预泄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预泄能力420立方米/秒;年底前基本完成亭下、横山、溪下新开泄洪洞主体工程建设,提高预泄能力380立方米/秒;开工建设柏坑、梅湖、陆埠水库扩容工程;完成余姚陆埠水库扩容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计划完成投资16亿元。

    3.干流堤防提标提质工程。推进干流堤防达标建设,切实补齐干支流防洪工程短板,实现流域干流和重要支流防洪全封闭,有效保障干支流防洪安全。主汛期前完成鄞江堤防整治工程封闭;开工建设余姚下姚江堤防治理;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

    4.分级防护工程。建设重点区域内涝分级防护和生态调水工程,形成城区防护包围圈,解决海曙、鄞州等老城区片低洼片区整体防洪内涝和核心片生态补水问题。加快实施清水环通一期工程;实施行春泵、长塘泵、段塘引水泵站及净化工程等包围区排涝和调水闸泵建设,建设分区节制闸78座;积极推进铁路西枢纽等重要区域防洪排涝工程;计划完成投资约7亿元。

    5.流域分洪工程。进一步完善姚江流域“北排”体系,统筹安排洪水出路,提升流域分洪能力。推进余姚北排二通道(陶家路江)建设;开工余姚北排一通道和二通道(青山港、蒋嘉隆江)工程;建成姚江上游西分工程;开工建设陶家路江出海口泵站;计划完成投资约5亿元。

    6.骨干河道工程。建成与江海强排工程规模相匹配的河-闸-泵排涝体系,加强平原骨干河道拓疏整治和水系沟通。实施河道综合整治25条,总长60公里;加快推进东钱湖北排、慈溪新城河拓疏、奉化倪家碶河等骨干河道建设,完成海曙沿山导流河完成初设审批,局部地段争取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9亿元。

    7.江海强排群工程。建设沿海沿江闸泵群,全面提升外江(外海)高水位(潮位)顶托期间平原强排能力,有效降低内河水位、缩短高水位持续时间。续建镇海清水浦泵站、江北下梁闸泵站;新开工江北李溪渡、北仑王家洋泵站等;完成界牌碶泵站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新增泵站能力400立方米/秒;计划完成投资约6亿元。

    8.供水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源水联通网,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提高供水应急保障率。开工清溪水库、水库群东西线联网工程;葛岙水库实现主汛前下闸蓄水、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工程实现通水;开工建设杭州湾新区自来水厂、第二工业水厂,扩建姚江大工业水厂;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农民饮用水“应通尽通”工程,计划提升村级水站100个,受益人口7万人;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

    9.污水处理工程。优化污水处理厂规划布局,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成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期、新周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万立方米/天;新开工建设鄞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完成全域一体化排水规划编制;完成3500公里以上的排水管道疏浚,完成1000公里以上管网检测,完成300公里管网修复;计划完成投资17亿元。

    10.美丽河湖工程。复苏母亲河,恢复水岸空间。打造生态型河岸空间,全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通过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构建蓝绿交织、健康和谐的美丽河湖新格局。创建20条(个)省、市级“美丽河湖”,建成10个、建设20个美丽河湖片区,河道治理800公里;完成河道清淤250万立方米,生态小流域治理50公里;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7平方公里;实施城区河道“清淤清口清乱”专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

    (二)强化调度管理,确保水利设施防洪安全

    防洪安全是水利工作的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水利人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各地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防汛防洪工作,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出险、堤防不决口、内涝不成灾”的“四不”目标,强补防洪排涝短板,优化流域调度方案,强化风险管控。

    1.优化甬江流域调度方案。建立水库、闸泵、河网、蓄滞洪区等全覆盖、全过程的流域调度机制。重点结合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下游界面变化,调整水库控制运行计划,优化设置起调及汛限水位;建立预泄至退水全过程调度规则;结合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项目推进,建立区域遭遇超标洪水情况下,流域错峰统一调度规则。

    2.重塑流域管理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原则,对甬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沿江泵站统一布局管理。建立高效迅捷、指令畅通、条块结合的流域管理、指挥体系,严肃防汛调度纪律,优化省市县调度会商及信息共享机制;全流域一盘棋,实施流域联防联控联动联治,提高河湖水库、水资源、水权统一管理能力。

    3.建立风险管控清单。完成台风复盘中发现的隐患整改和水毁修复;建立全区域、全覆盖的水利设施风险管控清单,落实风险应对方案,市本级负责重点水利设施、重要区域、重大薄弱环节“一点一策”方案编制,各区县(市)负责本区域方案编制,最终形成全市一张图,为防汛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4.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常态化开展水库、山塘、水闸等水利设施安全鉴定评估;完成水库加固整治49座,完成存量三类坝全面清零,二类坝销号率超50%;问题高坝屋顶山塘整治80座,整治率超50%;推进小型水库“三通八有”提升100座,实现水库综合效益提质增效;严格落实闸泵等除险加固措施。

    (三)强化数字赋能,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我市作为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城市,已经完成试点验收任务。新的一年,要更加注重数字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敢于“揭榜挂帅”,敢于塑造变革。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把数字赋能作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1.着力推进数字孪生甬江流域建设。建立系统、精准、同步的数字孪生系统,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整体效能。新改建水文监测设施452处,积水监测设施30处,完成城乡水情全域监测、网格化管理的时空数据底座阶段性建设;以水文数据、GIS数据为基础,在主汛期前完成甬江流域三维成果数字仿真模型搭建;构建水利专业模型,整合水文、气象、地理、水利设施数据要素,迭代算法,实现预警预报预演模拟,辅助灾害防御和生产调度决策。

    2.打造水利数字样板。运用5G、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打造“供水一张图”、美丽河湖、区域取用水动态分析、智慧工地、智慧海塘等“智慧治水”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示范作用的标志性成果。在公共服务领域打造“甬水安、甬水易、甬水美”等为主题的“甬城水事”系列数字化改革品牌。建设由水旱灾害防御、城乡供水保障、河湖库保护、排水管理等4大模块组成的数字水利驾驶舱。建立《全市基础感知市控清单》,健全水利信息化制度标准体系。

       3.提高“互联网+监管”督查效能。优化“互联网+监管”制度,激发智慧执法活力。完善涉水监管类投诉转数字平台工作,实施动态监管;强化卫星图斑、天地一体化、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监管手段,提高数据传输、分析、判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智慧监管高效能。

    (四)强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用导向,深入推进水利水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破解制约水利水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水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1.深化水利水务投融资改革。积极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开展市级财政资金“以投代补”改革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进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加快实施水务企业一体化,年底基本实现“一城一水”,积极开展供排水板块IPO上市各项准备工作。

    2.深化水利水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改革,产权化、数字化率领先全省,物业化改革率达到100%;指导北仑做好第三批全国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建设,使全国样板县总数达到3个;研究制定小型水库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完成宁海县水库型水源取水权交易专项试点和慈溪市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1万方以上非农取水户实时监控;推广水利施工安全应用“双控”系统应用范围,打造水利“双控”品牌;建立工程建设与设施运行突发险情应急处置手册,有效防范水利安全事故。

    3.深化河长制管理。优化河长制管理体制,强化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加大对各级河湖长和河湖管理有关部门履职评价和考核,充分发挥河长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完善“1+X”的河湖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姚江、奉化江河道支流管控,2年内完成支流工情监控系统建设。

    4.深化节水行动。全面深化水资源“双控”管理;争创国家部委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增再生水河道回用量3000万立方米;加强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水费征收管理,制定《宁波市定额用水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标准体系;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域建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一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强化水利水务工作抓纲带目统筹推进,在刚刚讲到的年度工作任务基础上,还要重点抓好“双十”标志性工作:一是海塘安澜工程、水库能力提升、水库群联网联调等十大标志性工程按时推进。二是在水利建设、防汛调度能力建设、水资源保障能力、改革创新等方面形成领跑领先全省的十大标志性成果。  

    三、加强责任意识,千方百计抓好工作落实

    今年水利水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开年就是开局,开工即为决战。这里就春节前后这段时间需要抓紧实施的几项工作再强调一下:

    1.关于抓投资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一季度开门红工作目标作出了非常明确的部署。一季度GDP增长必须达到两位数,投资增幅必须高于全年平均增幅,这就要求水利投资增幅必须高于25%,因此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大家抓紧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细化目标,压实责任。二是要把重大项目

    推进作为一把手工程。各位主要领导必须组织专班,亲自谋划、亲自协调督促。三是市、区县(市)联动。半月会商一次,每月调度一次。四是抓项目推进的同时,高度重视行业统计工作。

    2.关于防汛安全工作。要确保四月前完成水利设施风险管控“一点一策”方案。这是保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位主要领导必须主抓的工作。要求各地一是根据市方案要在节前抓紧布置落实。二是把握重要节点。要根据  薄弱环节,重点把握有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重要城市基础设施保护、流域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等。三是要注意方法。先清单后方案,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四是要实现一张图指挥,充分发挥智慧水利平台作用。

    3.关于节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加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水利水务各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看好门、管好人,一刻都不能放松。岁末年初是安全生产关键期,重要节日、活动相对集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深入、全面开展节前大排查,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应急应对能力,确保水利水务行业稳定运行。同时要切实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守住廉政风险底线。

       同志们,扩大有效投资、真抓实干项目建设、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使命如磐、重任在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笃行不怠的精神投入到水利水务建设大潮里,要以致广大尽精微的意识抓好水利水务行业管理,为全面提升我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复苏、水环境提升继续勇毅前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