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动态
宁波推进“工程带科研”有效提升水利建设效益
发布日期:2022-07-07 15:54:25 阅读次数:来源:市水利学会

    浙江省宁波水利系统近年来积极推进“工程带科研”,创新科技攻关,针对性破解痛点难点,有效保障提升了水利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项目事关国计民生,质量标准严,安全要求高。宁波市水利局建安处负责人说,近年来,宁波市每年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达120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新建和续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超过150个,以往水利工程中所遇到的科研问题,主要是在事后进行总结提炼,申报科研成果,缺乏科技攻关的预判性和针对性,工程与科研成为“两张皮”。为此,宁波市研究出台了《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把科研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破难题,使科技创新成为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坚强保障。                                        

    为保证科研经费落到实处,宁波市水利局要求,水利重点工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就要把项目科研的任务、目标和所需经费列入其中,成为工程项目总预算的组成部分。项目研究课题,由业主单独招标、实施、验收。对有重大贡献者,还将给予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这一制度的设计,切实保障了科研经费的同步到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据介绍,近三年来,宁波市水利“工程带科研”项目达136个,所涉科研资金逾1.7亿元,仅今年初以来已通过立项的科研费即达4100万元。

    宁波化子闸泵站工程是浙江江防洪排涝重点工程,工程投入后有效提升了宁波江北、镇海平原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程带科研最大的优势是调研在先,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破解难题。

    总投资3.2亿元的宁波化子闸泵站工程是浙江省城市防洪排涝重点工程,工程位于浙东古运河慈江段,宁波江北与镇海区联接处。这一带处于平原,地势平缓,泵站上下游水位差极小,泵站扬程超低,上下游区域洪涝排泄矛盾突出。设计方提出的方案是配置4台直径为3.9米的翻水泵,落差扬程仅为32厘米,轻轻一步就能迈过去。这样大直径的水泵,这么低的落差扬程,这是国内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一旦投入使用将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主持此项工程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市水利学会秘书长张松达说,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联手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扬州大学等国内知名水利高校学府,设立了“软土地基超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关键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建立数学、物理两大模型,经反复实验比较得出结论,原设计泵站进水前池水流漩涡多,水流状态复杂需减缓坡度,改善流态,水泵主轴、叶片等关键部件应不同于普通扬程泵站,为此,技术团队对主轴长度、叶片角度、流线线型等众多重要技术指标重新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水泵大获成功,2019年投入运行后,在“利奇马”“烟花”等多次超强台风中发挥了显著的防洪排涝效益。在该项科技课题评审中,国内诸多知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当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和上海市水利工程创新示范奖。

    宁波市将水利大工程变成了科研攻关大实验场。宁波象山港是中国知名渔港,为防洪抗潮抵御海洋灾害,完善渔业配套设施,宁波市投资13亿元在象山港北侧奉化境内建设长达3.4公里的集水闸、船闸、海堤于一体的多功能避风锚地。承接此项目的是宁波市本土水利高新上市企业浙江围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工程师俞元洪介绍说,按惯例此类工程需要先打钢板桩才能挡水作业,但此地属深水软基,外有十几米深的海沟,内有船闸水道,钢桩难以立足,无法施工。

    宁波奉化阳光海湾度假区项目(象山港避风锚地建设项目)不但有效解决了渔船停泊问题,提高了防洪御潮能力,还建设了护坡绿地、人工沙滩、天妃湖等配套景观,成为观海度假新地标。

    针对这个拦路虎,宁波水利部门与围海股份未雨绸缪组织科研攻关,提出将深水淤泥就地固化成为挡水墙的坚硬基础。他们经反复试验,采用矿渣、炼渣、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垃圾,加入激发材石灰石等配料,制成淤泥固化剂,通过浆液强注法,仅一周时间,原本柔软的海底淤泥即凝固成为硬土,其硬度可相当于普通山体的岩石。接着围海工程师又设计研制出螺旋型滚筒式海上作业平台,潮涨潮落不受干扰,实现了海上机械化高效连续施工。围海科技为此投入的科研费用达2000余万元,工程先后获得了“深水区排水板插设”“深水区土工布铺设”“深水软基海堤堵口”等5项国家级、部级施工工法,还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创新发明大奖。

    水利技术创新具有极大的延伸带动效应。如象山港锚地工程,沿用传统钢桩技术,至少耗时一年耗费1亿元,而采用固化剂创新技术,围堰时间仅4个月费用不到5000万元,而且此固化基础还永久留在海底,可极大提升海底御潮能力。我国东南部软土地基众多,盖高楼建地铁都遇到类似难题。俞元洪说,此项技术成功后,各地纷纷赶来与我们洽谈合作推广事宜,并已在省内外众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市场应用前景保计在1000亿以上。

    科研投入为水利工程综合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有力支撑。宁波城区常受台风洪涝之灾,为防患于未然,宁波近年来投入80多亿元用于城市防洪排涝与智慧水利建设,并列支600万专项科研经费,对城市洪涝风险实施动态研判与智能跟踪应用技术研究。科研人员收集了自1945年以来所有影响我国的100多个台风行经路径、风力风速、雨水洪潮等资料,进行大数据模型运算。依据运算数据,水利部门在宁波主城区内设有149个积水监测点,可实时发出预警信号。去年“烟花”台风来袭,江北槐树路等低洼地社区出现部分积水,市排水部门立即安排排水机械前去救援,不到3小时积水便告清理完毕。据介绍,此项技术成果与宁波智慧水利体系相结合,近3年来为城市防洪排涝减少各项损失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