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泗洲头溪,位于泗洲头镇区,全长6.2千米,承担着城镇的防洪排涝安全,沿途润泽着何婆岭村、金家岙村、肖胡村、横埕村、张岙村、后王村、塘岸村、泗洲头村等村落。2022年,泗洲头溪获评“美丽河湖”。
治水历程
自2017年以来,象山县启动泗洲头流域的综合整治工程。综合整治泗洲头溪、东联河、南岙河、金家岙溪、小石坑溪、长办溪、大沙栋溪等7条溪坑,长度约8712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方护岸、堰坝8座、桥梁8座、跌坎3座及景观绿化等。治理后实现主要行政村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农村、农田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至排渍标准。
1.河道护岸改造。改造前的护岸多为干砌石和自然土坡护岸,生态性差,水土流失严重,改造后为混凝土块槽堆砌,并种植生态水草,既保证了防洪排涝的需求,又保证了生态河道的景观。
2.河道拓宽。根据河道自然流向结合设计计算,对河道进行适度拓宽,河道上游平均拓宽1-2米,对河道内的涉河构筑物进行整治,保证了河道的排洪顺畅。同时针对该河道为山区河道,砂卵石较多影响排洪的特点,对河道内砂卵石进行清理,河床平均下降60公分。
3、桥梁改造。原桥梁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桥梁标准落后存在安全隐患,桥梁孔洞净断面较小,对山区短时强降雨产生的水流量排洪有一定的制约影响,通过河道整治,有效改变了这种情况。
4、堰坝整治。原河道堰坝漏水现象严重,蓄水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需求。通过河道提升在保证防洪能力的前提下,进行了多道拦水坝及堰坝施工,保证了农业灌溉,也提升了景观及旅游点。
治水亮点
在发挥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河道改造过程中通过挖掘沿线村庄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文化、旅游与河道溪坑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节点,营造“水清、河畅、岸净、景美”氛围。
通过多年整治,经过堤岸生态化改造、景观特色化建设、生态综合性修复、文化深层次挖掘、养护高标准落实等系列措施,目前,该河道已在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各村亮点(何婆岭农家乐,金家岙龙溪峡谷漂流,横埕中草药基地,肖胡花海液态熊营地,后王农耕文化园,泗洲头麒麟坝),设置骑行步道,临水面设置栏杆或绿化带,设置落埠、楼梯,方便群众生活游玩,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居民来此赏憩,健身。形成了具有一批泗洲头特色的乡村旅游。
下一步,泗洲头镇将持续投资1000余万元打造美丽河湖片区建设,以提升泗洲头镇整体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为泗洲头镇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让群众享受到治理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