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成果展示
- 成果展示
一、摘要
匡堰镇地处宁波慈溪城区东南近郊,境内群山连绵,绿水奔流,风景这边独好。十几年前因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失衡,境内多片水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全镇整体发展面貌。
近年来,为破解沿山村落的经济发展瓶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目标,匡堰镇通过多项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决心以水为“媒”、以水为“美”,着力做好一篇“水”文章,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乡村共富共美。
二、关键词
以水为美、以水为媒、共富共美
三、引言
如果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沿山村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那么将这种优势运用到极致,因地制宜,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创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文旅经济之路,便是匡堰镇近年来始终不懈努力的目标。本文结合图文旨在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水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条件下,匡堰镇如何突破这一难题,通过一系列举措,在着力焕新水环境整体风貌的同时,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匡堰独特风格的乡村共富共美之路。
四、案例正文
(一)背景情况
匡堰是一个位于宁波慈溪城区东南近郊的沿山小镇,下辖9村1居,山水寄雅韵,人文越千年,举世闻名的越窑秘色瓷就出产于此。匡堰镇因水而生,由水成长。境内上林湖、邵岙湖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山塘如珍珠般镶嵌在翠屏山余脉,挹千峰翠色、得湖山胜概,山环水绕、风景绝伦。南部山区的源头活水沿游泾江由南而北滋润着小镇居民,东横河自东向西横穿小镇最后汇入姚江,全镇大小河流几乎遍及了这个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的山水小镇。
镇内一角:楝树下艺术村落
然而十几年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环境,污染了这片养育生命传承文明的山山水水。境内一半以上的河流因为工业、生活污水污染而成为垃圾河、臭水河,通过水质检测21条河流一半以上为劣Ⅴ类。侵占河道、填湖塞沟也时有发生,使得众多小微水体消失和不少河道淤塞。对河流长期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匡堰镇沿山村落发展受阻,整体面貌影响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楝树下艺术村落水环境改造前
为破解沿山村落的经济发展瓶颈,破劣势为优势,近十年来,匡堰镇以水为“媒”、以水为“美”,着力做好一篇“水”文章,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乡村共富共美。
楝树下艺术村落水环境改造后
(二)主要做法
1.以水为“媒”,护生态、促经济、助发展。
(1)生态补助
匡堰镇推出农户农用机械割灌机采购政府补助项目,共计发放补助62万余元用于农户采购割灌机,以减少除草剂使用量,并将割下的草屑埋入杨梅树根系周围做为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杨梅的品质。通过以上措施周边水系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大大减少,得到生态环境效益和杨梅经济效益双丰收。
沿山线小溪
(2)生态治理
根据我镇河道水系网规划和近几年工程计划,通过坝体加固、清淤疏浚、挡墙护岸、涉水景观改造等措施,对山塘水库、河网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构建起“上拦、中疏、下排”的防洪减灾体系和一横两纵的水环境生态构筑体系。建成后西游径江、东横河沿岸以及上林湖、邵岙湖等水系片区成为风景宜人,市民假日健身游赏的好去处。
楝树下艺术村落小微水体改造前后对比照
2.以水为“美”,爱水、护水、乡村振兴做好水文章。
(1)污水治理
匡堰五年来投入5000余万元,积极开展岸上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岸上岸下生态综合治理等综合治水工程。2020年以来,又投入2400万元启动西游泾江、马洋湖江、何岙江等河道、溪流疏拓生态修复工程,破解低洼村段排水慢、积涝时间长的民生问题。其中,岗墩高山村投入1400万元实施农民饮用水保障工程,解决村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并通过网格员、河小二、志愿者、门前河长等织密爱水护水网络。
志愿者巡河护水鱼苗放养活动
(2)监管并举
开展“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委托第三方完成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方案和勘界立标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区范围内无新增农业种植和经济林,对已有农业种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并通过林相优化、森林抚育来保持水库水质。同时,加强对新翻建建筑、畜禽养殖、垂钓游泳等污染水源行为的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通过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等形式,发现一起处置一起。今年以来,已查处烧烤、违法倾倒垃圾等污染水源行为8起。目前,我镇上林湖和邵岙两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无工业企业、无居民、无旅游项目,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持续保持100%。
(3)文旅发展
以倡隆村为代表的楝树下艺术村落是匡堰镇沿山线乡村组团发展最先破题的改造区块。沿线集中了越窑青瓷传承园、楝树下艺术村落、南山脚网红花海、碧水游泾江等文旅景点。匡堰镇于两年前利用党建引领组团发展契机,三村抱团发展。在水环境治理中更是投入2000余万,综合治理周边西游泾江、东岙江、楝树下艺术村落小微水体等河道十余处。所有改造以原貌为基础,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借助村落水体原貌加以改造,发挥其自然之美,历史之美。楝树下艺术村落清清池塘、溪水环绕,网红会客厅、民宿、农家乐等业态点缀其中,和南部南山脚网红花海隔东岙江遥相呼应。同时,楝树下艺术村落以点带动周边乾炳村杨梅游,岗墩民宿、采茶游,倡隆越窑青瓷体验游等业态整体发展。其组团发展共富共美的发展良好势头迎来省市级领导的参观考察和八方游客的纷至沓来。
清清池塘:楝树下艺术村落
(三)取得成效
治理之后的匡堰镇沿山村落面貌进一步焕新,其中蜿蜒而过的上林湖江、南江、东游泾江、西游泾江等河道水质提升明显,周边景观及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尤以楝树下艺术村落蜕变最为迅速,其丰富多样的文旅业态、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成为匡堰镇一枚崭新的“文化名片”,近期因其共富共美、快速发展被中央电视台、省媒体竞相报道。
楝树下艺术村落水环境治带动乡村共富共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四)经验启示
美好环境从 “河”而来,共富共美要从“河”做起。匡堰以打造南部片区文旅特色旅游线、岗墩村农特游、精品民宿游为契机,将继续加大治水力度,建设网格+治水、智慧天网+治水、数字+治水等平台建设,构建10小时常态化保洁、管网运维系统化管理等长效机制建设。通过以治“河”为抓手,打造良好的水环境,串起沿山各村振兴发展的景观节点,谋划好以水为美,水美山秀,人人爱水护水,水反哺人民的乡村和谐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