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构建高品质幸福河湖网。近日,北仑区获评2021-2022年幸福河湖试点县优秀单位,成为宁波市唯一的全省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从“安全”“生态”“美丽”向“幸福”汇流,打造工业城区幸福河湖试点县北仑样板。
一是深化管护模式,“河长制”向“河长治”提升。北仑“河长制”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据统计,目前全区配备各级河湖长418名,确保河道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同时,全面推广“智慧河长”,落实区级河长每月一次、镇级河长每月二次、村级河长每月三次巡查制度。2022年,各级河长对全区750段河道共计巡查84211次,确保涉河涉水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搭建“监治宣”一体的三维模式,整合政务、媒体等多方资源,搭建舆论监督举报受理平台,推行“阳光治水”制度。健全“监督”联动机制,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对污水排放、涉河建设等涉水违法行为实行全流域、全过程监管。
二是创新运维模式,黑臭河治理向美丽河湖提升。开展河湖健康评价,编制印发“一河一策”最新实施方案。完善生态调水联动机制,建成投用岩河再生水管道,实现全年生态补水223万立方米;助力水生态良性循环,11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和9条入海河流水质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Ⅲ类水标准,达标率和优良率保持100%。建成河道智能化溯源系统,系统整合了监测网、河网、管网、排口四张图,设置“问题上报、任务分派、处置回复”的全链条运转流程,形成河湖监管、问题排查、综合分析闭环管理链,提升水环境智慧监管水平,提高问题处置效率。2022年以来,北仑已妥善处置河道污染事件29件(次)。
三是发展“水美”经济,防洪安全向“水利+”提升。北仑以防洪减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各水系片区防洪(潮)减灾体系。在守牢安全底线之余,积极打造“水利+乡愁”新景观,深挖沿河人文历史,两年内新增文化景观节点20个,建成94个亲水活动圈。结合本地民俗,建设集洗涤、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型精品生态河埠头,目前全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305个生态河埠头,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同时发展“水利+农旅”新模式,利用滨海资源、山林自然景观与山居文化,做好水融合发展文章。依托新路溪生态小流域整治,打造秀美山川精品线,深入融合农业产业,举办杨梅节、竹笋节等系列活动,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提升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