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朝阳,站在宁海县胡陈港水库大闸顶远眺,胡陈港一片蔚蓝,下洋涂海塘横卧,堤坝蜿蜒曲折。目之所及,海塘、滩涂、水库、农田交织融合,一幅静谧的滨海画卷,徐徐展开。
宋朝时,胡陈港曾是重要水道,为进出宁海的必经之地。如今,胡陈港已经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海水蓄淡工程之一,让10万亩良田得到灌溉。谈到胡陈港的变迁,当地村民励建慈感慨颇多。年过五旬的励建慈,从小在海边长大,海塘上奔跑嬉戏,滩涂里打滚儿、抓螃蟹。励建慈说,“海洋古灵精怪,有时很可爱,润泽万物;有时却脾气火爆,带来毁灭性灾害。”
“1997年8月18日,风、雨、潮三碰头,宁海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台风袭击,胡陈港潮位达到5.52米,比当时有记载的历史最高潮位4.74米还要高出0.78米……”跟着励建慈走进宁海县海塘纪念碑公园陈列馆,陈列馆内上百张老照片,仿佛都在诉说那段历史。
1990年之前,当地多为土石坝,胡陈港周边的胡陈乡、长街镇及力洋镇“各自为政”修建海塘,一条海岸线上,海塘分成了好几段;1998年开始,宁海县委县政府牵头,在胡陈港周边建起新标准海塘,钢筋混凝土替代了土石坝;2007年开始,在原有新标准海塘的外围,新建全长18公里的下洋涂海塘,防潮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这两年,通过海塘除险加固、数字化赋能等方式,下洋涂海塘持续发挥效益……
“我们花了整整六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下洋涂海塘。下洋涂海塘不仅保护了一方安澜,还新增了5.4万亩围垦,让当地农业发展有了新的用地保障和坚实靠山。”宁海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