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展示
三江繁华交汇处,一湖居中现邹鲁——海曙区月湖
发布日期:2023-09-25 09:16:59 阅读次数:: 来源:海曙区河长办

    月湖,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1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这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之美誉。

    【摘要】

    宁波市海曙区积极践行浙江省两个先行目标,大力推动区域水利河湖长制等现代化建设,以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助推水经济富民,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 关键词 】 

    水生态治理

    【引言】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以美丽河湖为抓手,梳理河湖现状,按照生态文明和美丽宁波建设要求,大力开展河湖生态提升、河湖水质系统维护、河湖水文化挖掘保护、水域智慧化高效管护等措施。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海曙区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略,继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治水强基”重要决策部署,全区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水管理服务体系等得到进一步完善,初步构建了与海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利发展体系。防洪、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水生态环境改善,水景观宜居、水文化彰显、河湖高效管护、发展民生水利、治水兴水等各方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案例正文】

    一、背景情况

    月湖,作为鄞西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西湖,与海曙楼(鼓楼)一街之隔。关于月湖形成的年代,尚无统一定论,有说是开凿于唐贞观年间(636)。宋大学士舒亶所著《西湖引水记》这样记载:“鄞县南二里有小湖,唐贞观中令王君照修也。盖今里所谓细湖头者,乃其故处焉,湖废久矣,独其西隅尚存,今所谓西湖是矣”。

    明州(宁波)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唐代三大港口之一。然而,能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重要启航地,除了明州依山臂江滨海的独特地理优势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月湖。唐明州府开凿月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民生社稷的用水问题。月湖的源头之水来自浙东的四明山区,一支经鄞县西南乡的它山堰而来,另一支从鄞县东乡及林村而来,通过古城南门外的南塘河,流入城中,积聚成湖,储水不涸,它是甬城的母亲湖。

    二、月湖历代治水

    唐太和七年(833)年,鄮县令王元暐兴修水利,“导它山之水,作堰江溪”,并引流入城,潴为日、月两湖,民得其利。

    五代吴越王钱镠次子钱亿于乾祐二年(949)任明州郡守。后吴越臣服于宋,钱亿被封为奉国军节度使,仍驻明州。他驻节明州十余年,对月湖作了较大规模的疏浚,“洲岛为之四出”,月湖面貌基本形成。

    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钱公辅知明州,仿杭州浚治西湖之法,挖淤泥屯土修堤(偃月堤),栽花植柳。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因其旧”,明州知州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发动兵民大举浚湖。引它山堰水从望京门入湖,成为城中十万户日常生活的主要水源。

    宋元祐八年(1093)户部郎中刘淑守明州,适大旱,乃率众浚湖,沿岸遍植松柳,浚湖积土,堆置扩建月湖十洲,居民得运载、灌溉、饮用、洗涤之便。《宝庆四明志》记述月湖:“纵350丈,横40丈,周围730丈有奇。”

    宝祐五年(1257),主政宁波的沿海制置大使、庆元府知府吴潜组织民力,在月湖南北构筑碶闸。城中水利也相继修浚,以至“沟血脉连”、“家映修渠,人酌清泚”,形成了以月湖为核心的城市水网系统。

    建炎以后,宋室南迁,月湖十洲成四明故家大族择居佳处。此后,又成了文人墨客的荟萃憩息之地。清澄的月湖之水,促进了浙东学术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到了清代,月湖日益淤塞,湖床变浅,面积大为缩小。据《鄞县通志》记载,至清初,月湖“广长减十之六七,而所有汀洲岛屿,不可复识矣。”至清光绪时,十洲中东西两岸六洲,已失去昔日面貌。直到1949年后,月湖才逐渐得以恢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规模疏浚改造,使月湖旧貌换新颜。

    三、月湖近期治水

    2017年3月,海曙区启动了月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海曙区人民政府推进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浙江首个湖泊治理PPP项目,总投资7732万元,合同期为10年(整治期1年、维养期9年)。目前,月湖水质常规指标已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及以上,透明度常年保持在1米以上,“清可见底”区域示范的效果已然显现,有效助推了月湖5A级景区创建工作。

    一是推进湖底底质改良。在1年整治期内,累计清淤面积10万平方米、淤泥总量5万余立方米。采用生态钝化技术,在湖底铺设生态除磷剂,吸附固化浮泥中的磷元素,使水体磷含量大幅下降,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显著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严格控制污水入湖。将该湖所在的月湖街道纳入首批“零直排街道”创建单位,高标准推进周边市政管网勘查、检修等工作,对月湖南区污水渗漏直排点位进行截污纳管,所有周边老小区和沿街商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有效实现岸上污染源“零排入”。

    三是创新手段净化水质。首次建立全湖净化活水系统,将水中的磷、悬浮颗粒、藻类等杂质混凝沉淀,实现可循环净化。目前该系统净化流量达到每天1.6万立方米,月湖水平均约每20天可以净化一次。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重新设计景区排水系统,在湖畔每个雨水口附近放置“生态介质箱”,有效吸附雨水中的氨氮、磷等元素,使雨水得到充分过滤净化之后再排入月湖。

    四是实行水岸生态修复。构筑阶梯式水下森林,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针对性地投放螺类及花白鲢等鱼苗,通过生物合理调配,实现月湖水生态恢复提升,重建平衡的水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月湖景区园林绿化,累计改造林荫绿化、裸地绿化及其他植物补种、大草坪改造铺种达上万平方米,形成“乔灌花草搭配、高低错落有致、组团式布局”的园林式景观。

    五是运用智能水质监测。设立3个智能化水质监测点,运营养护方可对水质进行实时远程监控,以分析结果为导向,对月湖实施水质维护、生态调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当水质出现预警时,可通过三维荧光技术快速确定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信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水质长期优良与稳定。

    六是发动大众参与护水。依托“甬水美丽”微信小程序中“绿水币”平台,建立民间护水团队,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以团体的形式参加各类护水公益活动,通过月湖湖泥推广赠送活动,有效帮助了企业缓解湖泥堆积的问题,同时实现绿色生态价值,引导公众了解月湖水治理成果,更好的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