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4个乡村获评2024 年度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
  • 来源:河道中心
  • 时间:2024-12-25 14:47:53
  • 阅读:
  • 为高质量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增添河湖底色,近日,省河长制办公室公布了2024 年度高品质水美乡村典型案例,宁波市4个乡村光荣上榜。

    江北区鞍山村

    鞍山村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北部的慈江之畔,村水系主要有慈江老河、安山河、下洋河等。自然环境优美,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省民宿集聚村等荣誉。

    随着鞍山村外来人口、游客人数的增多,对鞍山村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鞍山村制定了《护水公约》,实行“六不准一鼓励”,并将河道分配到各村干部,实行段长制,责任落实到人。

    2011年以来,鞍山村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为契机,积极实施村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依托安山河、下洋河水环境面貌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了滨水亲水廊亭、慢行步道、亲水公园等亲水节点。借助河湖岸线改造提升,鞍山村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按照村庄功能定位,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利用资产,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等,村庄建设成效显著。

    宁海县双林村

    双林村由麻车、外山头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依茶山,南拥铜岭岗,汶溪、月亮湖穿村而过,先后荣获宁波市级环境友好乡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双林村抓实“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循环生物滤池处理+农业利用”的先进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循环处理并利用,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依托汶溪沿线自然资源,双林村开发旅游产业打造三麓潭生态旅游区等,形成一条“水美+”衍生休闲观光旅游带,成功将汶溪流域打造成集旅游观光、艺术美学、乡风文明等于一体的生态艺术谷。

    双林村制定出台民宿特色化评价标准,成为省文旅厅民宿经济改革试点。牢牢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机遇,打造“水之旅”“艺宿双林”“宁宿·双林”等品牌,盘活村内经济。

    奉化区滕头村

    滕头村内共涉及4条河道,以全新的景观营造理念,创造面向未来的新旅游模式。别出匠心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自然与人类的巧妙结合,演绎成现代都市的一首田园牧歌。

    滕头村坚持生态立村发展理,制定相关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坚持“生态立村、以人为本”,重点发展多领域绿色低污染产业,创新构建奋斗致富、联盟带富、赋能促富的“三位一体”共富“滕头模式”。

    大投入多举措,开展系统性、特色化的水质提升工程,升级打造美丽河湖示范片区。投入亿元资金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保障水域“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的基本功能。

    滕头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打好“水上滕头”和“岸上滕头”转型升级组合拳,营造美丽农村新风貌。如今的滕头后河清澈见底,滕头后河堤沿河风光带成为当地百姓休闲、运动的好地方。

    前湾新区傅家路村

    傅家路村村内水系发达,具有典型的江南田园水乡风貌。近年来,傅家路村高度重视水环境的治理提升,通过“水岸同治、民俗赋能、文旅融合”的方式,解码傅家路村成功创建水美乡村的幸福密码。

    傅家路村开展河道疏浚及水体改造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发展以五塘船闸为中心,党建文化、水文化、田园文化、夜经济文化结合的特色文化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乡村特色区块。

    民俗赋能,全面夯实乡村基底,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众家治村、众家共富”的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数字转型智慧治理,精准部署、实时监控、远程操作,安全高效地完成调水排洪工作。

    文旅融合,以水美乡村点亮美丽经济,布局休闲文旅经济新业态。注重水岸有机结合,有效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出水美乡村研学线路,以参观考察引流带动周边消费,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