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围绕“幸福满河湖,人水共和谐”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即将到来之际,3月16日,30位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先后走进姚江大闸和长丰净化水厂进行研学,了解水知识,增进节水意识。
小记者们率先走进的是位于姚江大闸的市节水教育基地,这里通过现代化声、光、电相结合的方式给公众介绍节水、用水知识。 “宁波地处江南水乡,却是一座中度缺水城市,2023年最新统计显示,人均只有800多立方米。”宁波市河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冯玉洁先给小记者们介绍宁波的水资源总量,当听说这么严峻的水情后,小记者们瞪大了眼睛:宁波明明靠海,为何还缺水呢?“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阶段性、季节性的缺水……”冯老师向小记者们解释说,由于水库增量有限,现在宁波还要通过引水来保障城市用水,因此在“开源”的同时,广大市民也要做到“节流”,注意节约用水。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节水小窍门,比如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洗澡时间每缩短1分钟,就可以节省12升水……”冯老师用生动的讲解传递给小记者们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意识。来自宁大附小的李玖儿同学听后颇有感触:“我平时在家里最注意节约用水了,看来节水要从小事上注意,我回去要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些生活中的节水妙招。” 随后,冯老师结合图文资料,向小记者介绍宁波历史中的它山堰、水则碑等著名水利设施等,让大家收获颇多。 参观完节水教育基地,小记者们走进姚江大闸闸室,亲眼目睹大闸的结构,了解其作用和建设发展史,格外兴奋。 “哇,闸室好大呀!”“这些设备看起来好厉害!”看着闸室里的各种机电设备,小记者们感叹不已。 “姚江大闸建成后,让姚江两岸百姓不再遭受洪、涝、旱、蟹、咸五大灾害,使姚江上游呈现了碧波荡漾。”冯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说,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一起克服困难,顺利建成姚江大闸,使姚江上游成为舟山大陆引水、宁波大工业供水的水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姚江大闸的作用真大呀!”“想不到姚江大闸比我爸爸年龄都大!”小记者们热烈讨论着。 随后,小记者们乘大巴车来到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长丰净化水厂,了解从污水处理到再生水的循环之旅。 园区被划分为预处理区、生物处理区、污泥沉淀区以及深度处理区,虽然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地方,但偌大的园区里并闻不到什么异味。 “同学们看这间大房子是预处理区,里面的格栅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纤维等,降低生物处理负荷。室内还是有些臭的,但是我们的窗户是封闭的,所以外面闻不到气味。”厂里的讲解员邵杰边带领小记者参观边解释道。 “长丰净化水厂建有16万吨/天的再生水回收系统。”邵老师说,处理完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厂区的绿化灌溉、药剂稀释、设备冷却清洗,还可以应用于厂外的公园绿化用水、市政洒水车补水、再生水洗车以及再生水生态河道补水等。说着,邵老师带领大家走到二次沉淀池边说道:“你们看,这里还养着鱼呢,这就是生物检测处理后的出水指标是合格的、达标的。” “再生水竟然可以用来养鱼,真是挺神奇的。不过我以后还是要尽量节约用水,减少排污。”惠贞书院的何思妍同学说。 活动尾声,邵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再生水景观公园。只见一条朱家耷河如同碧玉般穿过公园,里面的河水清澈见底,阳光下绿波荡漾。“这里面流动的都是再生水哦,是不是很漂亮?”邵老师骄傲地问道。 “这水真清澈,我都想跳下去游个泳呢!”来自宁大附小的刘瑞雅同学开玩笑说道。“这水是不是可以喝呀?”一位小记者问道。“虽然这水很清澈,但再生水里还是会有微生物和细菌的,因此是不能喝的哦。”邵老师赶紧解释道。 景观公园里,还设置了富有层次感的景观水池,潺潺流水从假山上缓缓流下,宛若仙境一般。游走在这里,让小记者们身心也随之放松下来,给探水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