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促进河湖治理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提档升级,一系列改革举措、创新安排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身边的河流悄然发生变化。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并推出第一批典型案例,宁波市上榜,一起来看有哪些亮点做法。
浙江省宁波市:差异化考核让河湖长履职更见“效”
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河网水系密布,是典型的浙东水乡。2022年以来,宁波市归纳总结历年河湖长制绩效考核与管理经验,针对性优化设计河湖长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分层分类、导向结合、差异化、流域化、公众参与”的考核模式,把引导各级河湖长敢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作为重中之重。
一是分层分类、导向结合,制定科学评价新体系。根据不同层级河湖长工作职责和权限差异,完善“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履职评价和量化考核办法,突出履职侧重点,采取月度积分定量排名、年度结果星级定性评价相结合的通报制度,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二是数字赋能、差异考核,打造智慧评价新模板。探索实施“结果评定+目标成效”的差异化考核体系,以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从数据“一张图”到评价“一张网”,打造河湖长“智治”新格局。各级河湖长通过阶段结果评定,自行设定完成绩效目标任务数量,使不同类水域的河湖长履职更具可比性。通过“一段一评”“一事一评”,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履职尽责。
三是联防联控、公众参与,创建河湖共治新模式。探索“河湖圈”治理模式,打破干支流碎片化现状的责任僵局,促进分段河湖长向分片河湖长调整转化,提升流域统筹能力;强化上下级联动,设置“河湖圈”年度团队任务,使上下级河湖长履职完结率捆绑挂钩;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既提升了基层排查的覆盖面和调查专业性,又提高了本级调查完成率、问题办结率。
河湖长制工作最大的依靠是广大的河湖长,宁波市抓牢绩效考核的核心是激励、重点是成效、关键是团队三大要点,提升各级河湖长管理效率、治理水平和保护成效,让治水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