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成果展示
- 成果展示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即日起,市河长办开设“河湖长制典型案例”专栏,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江北庄桥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一、基本情况
庄桥街道位于宁波新三江口姚江北岸,庄桥片区内众多大小河流构筑起纵横东西、联通南北的水网格局,支撑着片区防洪排涝和农业灌溉。近年来,江北区深耕庄桥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片区统一谋划、统一实施、统一调度,推进水系环通工程、生态湿地建设及农污提标改造等落地,成功创建为宁波市美丽河湖片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灵山闸
(一)片区化思维统一谋划。以“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为目标,由水利部门牵头,联合发改、住建、文广旅游、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制定《江北区庄桥片区美丽河湖片区建设方案》,以江北大河、庄桥河为轴,将庄桥街道划分为“都市生活休闲区”、“田园风光旅游区”、“自然原生功能区”三大分区。通过“水系环通、农污改造、生态修复、管网建设、闸泵站提升”等系列措施,形成“片区统筹、重点突出”的治理体系。

北坤制造园生态湿地
(二)精细化模式统一实施。按照片区谋划,统筹推进各项治理任务落地见效。一是打通片区水系。实施庄桥慈江(旅游精品线)片区水系环通工程,完成对胡家新河、王家小河、许家小河等6条支流河道“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新建灵山泵闸、推流泵闸等水利设施,为水系循环注入新动力,将庄桥慈江片区排涝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二是做好岸上治理。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工程,投入1.7亿元推进庄桥老街片区农污整治,费市村、葛家村、孔家村等村庄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建雨污水管道约39公里、一体化泵站10座,拆除110个沿河截污井及2.6km截污管,彻底消除污水直排隐患。三是关键点位整治。聚焦孔家河风险点位,在岸上根源处置的基础上,统一实施“补水+治污+修复+保洁”连环策,通过铺设212米补水管线,建立两日一次补水机制;充分利用庄桥净化水厂优质尾水,打造1.5万平方米上游生态湿地,进一步优化上游来水;加大日常保洁力度,增加曝气设备,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水质达标与环境洁净双提升,形成“多点发力、协同推进”的实施格局。

费市村拆除沿河截污井
三是集约化方式统一调度。江北区建立健全统筹调度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协同高效。一是推进全域数字化调度。依托江北区水利水务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 ,构建全区数字管网“一张图”,实现统一数字化。整合气象、道路监控等12类数据,在306个管网关键节点部署智能设备,水位、气体浓度等关键数据实时回传成功率提升至95%以上,积水等应急事件平均处置时效缩短40%。二是城乡排水设施一体化管养。构建城乡排水“一张网”,实现统一管理。农污-城污-污水处理厂实现协同调度。对超1000公里的农污管网,超400座终端及提升井开展农污处理设施数据测绘,构建数据库,使污水管理更加集约高效,设施运维更加精准有效。三是强化河长调度。完善问题发现处置机制,推动镇村级河长牵头,统一发动民间河长、党员干部、志愿护水队参与监督,加大河道周边项目施工隐患点巡检力度,践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治理念,为片区工程实施保驾护航。
三、典型意义
江北区全面推进庄桥片区综合整治,通过“三统一”思维推进庄桥慈江(旅游精品线)片区水系环通工程、庄桥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孔家河整治等工程项目落地。从多维度巩固治理成效,以河长带动基层群众,筑起河道“保护墙”,逐步提升江北区农村生态、生活环境,实现“生态+民生”双向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