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展示
河湖长制典型案例㉖ | 海曙区人大精准监督擦亮河湖底色
发布日期:2025-11-10 17:21:22 阅读次数:: 来源:市河长办、海曙区河长办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即日起,市河长办开设“河湖长制典型案例”专栏,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海曙西塘河协同治水典型案例

    海曙区作为宁波市中心老城区,历史底蕴深厚,水网密布,同时也面临内河纵横交错、河道普遍狭窄、沿岸居民区密集等水环境治理挑战,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管理压力交织。面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群众期盼,海曙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区域实际,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和代表主体作用,将水环境治理列为监督重点,将镜头锁定河湖长制,助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深化转型,擦亮老城水环境底色。

    主要做法:

    一、坚持系统谋划,监督靶向发力

    一是决议引领,锚定治水方向。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全域水情,在全市率先作出《关于推进全域治水的决定》,明确构建“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供给、水利综合管理、水文化幸福”五大水网体系,建设现代化“海曙水网”的目标,为全区水环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与行动指南。

    二是持续聚焦,压实主体责任。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两次听取和审议水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等报告,提出审议意见9条、交办问题清单12项;组织农业、水利等领域代表开展雨污管道改造、山塘加固修复等视察调研6次,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机制,推动政府部门逐项销号、闭环管理。

    三是一线督导,破解工程梗阻。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开展沿山干河河道整治工程、沿江泵排群(二期)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专项视察,针对施工组织等8类堵点问题现场协调,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保障工程按时保质推进。通过河道拓宽、清淤、岸线整治及强排泵站等工程,有效增加过水面积,全面提升平原河网排涝能力。

    二、发挥代表作用,监督常态长效

    一是日常巡河,织密监督网络。发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成立“代表护水队”,组织河长、群众开展常态化河道巡查。2025年以来,在西塘河河湖圈累计巡河2555人次,反馈水质、排污、垃圾等问题348项,解决率99%,成为河湖健康的“前哨探头”。

    二是跟踪督办,推动问题清零。依托闭会建议、部门进站等渠道,及时转办巡河发现问题。围绕广德湖周边区域防洪排涝、“十里南塘”景观打造等12项水利相关建议,牵头组建督办小组开展重点督办,通过“回头看”等方式督促政府明确任务书、时间表,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实现闭环监督。

    三是借智借力,提升专业监督。邀请25名文旅专业背景代表组建小组,多次开展集中履职。针对古林镇旅游线路规模不大、游船航线单一等问题深入调研,挖掘西洋港河、照天港河等7条生态河道资源,探索打造以水为纽带的“水上共富圈”,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拓宽参与渠道,民意治理贯通

    一是广纳民意,汇集治水智慧。开展“我为治水献一策”活动,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联络站征集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沿岸居民、商户等关于水质提升、亲水设施建言20余条。

    二是直通快办,推动民生响应。建立涉水民意“直通车”,由人大代表梳理归类、专案转办。针对西塘河局部污水溢流难题,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开展现场办公2次,协调施工、运维单位彻底整治,推动实现长效管护。

    三是民主协商,凝聚治理共识。依托代表联络站召开“河事议事会”10余场,组织代表、部门、社区、居民共商共议,聚焦西塘河清淤疏浚、景观提升等方面多次达成共识方案,构建多元共治、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经验启示:

    海曙区人大通过持续精准监督,有力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和政府治水责任压实,区域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5年,西塘河水质同比提升15.48%,滨水空间成为居民休闲热门去处,一条条穿城碧水正焕发新生,真正成为滋养老城、惠泽民生的幸福河、生态河、文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