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汶溪小流域共富之路
一、基本情况
汶溪位于浙江省宁海县桥头胡街道,河道主流长度12.9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坡降为22‰,沿线惠及耕地3036亩,滋养人口约5300余人。汶溪是宁海县重要的县级河道之一,发源于茶山,流经茶山水库、龙潭、储家、双林等地,最终由草湖塘汇入黄墩港入海。
汶溪依托总长约9公里的滨水游线,以汶溪周村为起点,沿溪而上,串联建设村、岙马村、双林村等村落,终至龙潭村。该线路充分结合沿线自然资源与生态治理成果,融合“谷、溪、林、村”等特色景观,有机衔接三麓潭、双林民宿、汶溪水上乐园、烧烤基地、花漾稻田等网红风情点,逐步形成以双林民宿群和汶溪翠谷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亮点。

二、做法成效
(一)坚持补齐短板,完善防洪体系
汶溪河道水利部分治理过程中维持现有堤防形式,主要对破损或坍塌段堤防维修为主,形成了上蓄、中排、下挡防洪排涝体系,通过拓宽疏浚,在上游建设堰坝削减洪峰流量,凸显出“超级海绵”的作用,避免集镇区内涝发生。
(二)坚持三色治理,打造美丽溪流
1.厚实生态底色。保留现状滩地、溪流树坦等,建设水土交换、上下游生物洄游、繁衍的生态工程措施,并设计鱼道鱼槽等,恢复河溪道水土草鱼的自然融合、共生共存的生态体系,恢复河溪道水土草鱼自然融合的生态体系。

2.提升休闲成色。坚持“以水为邻”休闲理念,在汶溪沿线布设景观台阶、7公里慢行绿道、5公里临水栈道、10余座生态堰坝等配套设施,打造水网相通、水路相融、人水相亲的“亲水平台”。
3. 融入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汶溪溪沿岸文化底蕴,整合慈云佛学院、双林传统“礼”“义”名村等,重点打造“潮起黄墩、阆风公园、乡愁记忆、曲水寻踪、栈道古桥”等节点,成为当地文化标签。
(三)激活水岸经济,拓宽共富路径
1.串联生态旅游廊道。联动三麓潭生态旅游区、东海云顶旅游度假区两大旅游区块,以汶溪为脉络,串联起建设村“汶溪花海”、“三麓潭生态农庄”、“慈云佛学院”、“双林农居”、“水上乐园”、“东海云顶”及“龙潭石寨”等生态旅游节点。
2.培育滨水产业。推进“汶溪翠谷”品牌建设,哩呀罗·水上乐园、哩想人精致烧烤营地、月光营地等项目投入运营。汶溪流域度假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有效带动沿线村民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增长,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经验启示
(一)生态治理夯基础。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理念,注重保留滩地、建设鱼道,恢复了“水土草鱼”共生的生态体系。
(二)多位赋能增价值。推行“三色治理”模式,统筹生态、休闲与文化多维价值。在厚植生态本底的同时,沿溪挖掘文化资源,将河湖从单一的泄洪通道转变为融合生态观光、休闲游憩与文化体验的多元载体。
(三)融合发展促共富。以汶溪为纽带,串联沿线生态旅游景点,发展精品民宿集群,并引入大型旅游项目进行综合开发,直接带动了旅游收入增长和村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