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关键之年。我市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水利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以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站在新征程上,我市如何扛起使命,为水利现代化先行提供样板经验?日前,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请问水利部门准备怎么抓?
张晓峰:我市水利部门将紧抓国家持续支持“两重”“两新”等政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统筹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具体来说,主要抓好“三件事”。
第一,抓提速。着力推进余姚下姚江堤防整治、海曙沿山干河等70项重点续建项目,实施“一项目一策”,加大对重大项目施工方案的服务指导力度,确保40项以上项目顺利完成竣工验收。
第二,抓前期。压实压细前期推进中各控制性节点目标,充分利用重大项目“1245”统筹协调推进机制,针对前期涉及的项目审批、土地报批等问题,逐一破解并推进。计划新开工甬江防洪治理、大嵩片区水资源配置等重点项目10个以上。
第三,抓谋划。2025年力促10个重大项目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积极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水利发展“十五五”等省级以上规划和实施方案。
记者: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请问水利部门今年在提升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上,有哪些新思路?
张晓峰: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大汛大旱,我市将秉持“预字当头、以防为主”的原则,锚定全年“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出险、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的总体目标,推进“三个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全面推进甬江防洪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姚江北排二通道的效益,加快推进姚江北排新通道实施。同时,加强对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工作,计划完成90项包括水库、河道闸泵、堤防等在内的安全鉴定,对10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整治45座山塘,确保病险水库山塘实现动态清零,并全面完成小型水库的系统治理任务。此外,还将继续推进海塘安澜工程,确保107公里省问题海塘全部竣工并发挥实效。
二是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健全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新增1278个水文监测点,以实现小流域山洪雨量监测预警、平原内涝水位监测、大中型水库泄洪影响村落水位监测预警,以及高坝屋顶山塘自动水位监测的全面覆盖。同时,进一步完善甬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和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系统,积极探索AI大模型在防洪调度中的创新应用。
三是健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修订《宁波市洪水预警发布方案》,建立全年全时段预警工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小流域山洪、平原内涝及小型水库、山塘溢流的预警规则;优化水利防汛物资储备布局,完善水利工程抢险物资队伍保障机制,以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记者:宁波作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做优“水文章”?
张晓峰:我市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健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管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机制,奋力推动宁波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首先,高质量落实国家试点改革任务。完成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实现全年再生水利用量超过3亿立方米。同时,全面启动具有防洪功能的18座大中型水库的矩阵建设,完成1017个工程的“六项机制”建设。此外,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进入试行阶段,将出台配套制度政策和技术标准。
其次,完善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机制。打造18个开放共享水利工程,完成25个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实现100项标准化创建,并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县域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
再次,构建完善数字孪生体系。加速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推动垂直大模型在水利领域的应用。上线甬江流域数字孪生水资源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宁波市区“供水、污水、雨水”三网数字孪生系统。建立“工程带数字孪生”机制,全面启动21项数字孪生工程项目,并完成白溪水库、亭下水库等7项数字孪生工程项目。
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如何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获得感?
张晓峰:我市将强化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更好地发挥河湖富民惠民效应。
一是统筹城乡污水一体化治理。完善市、县两级专项规划,全面开展污水管网专项调查,完成污水管网隐患排查1000公里以上,实现城镇建成区污水管网的隐患排查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治理242个行政村,完成省民生实事35个城中村纳厂任务,新增治理农户数7万余户。
二是融合打造幸福河湖标志性成果。全年计划建成幸福河湖廊带3条,创建幸福河湖25条(个),新增城乡亲水节点50处,建设滨水活力绿道45公里及新增水上运动场所10处。此外,还将同步推出第二批水文化研学线路、水旅融合景点等幸福河湖建设成果。加快清水环通项目建设,启动塘河治理行动,完成中小河流治理整治40公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150公里,河湖库塘清淤1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