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图片新闻
- 图片新闻
4月15日,宁波入汛。上午9时,在庄桥净化水厂,伴随着“咻”一声,“空中河长”一下腾空,开启了巡河工作。这是江北区第二个“AI+无人机自动巡检”基站,赶在入汛前搭建完成。“AI河长”作业范围覆盖整个慈江灌区4.698万亩,构筑起灌区防汛屏障。
“自动巡飞无人机,它的眼睛是多功能高清巡检镜头,它的大脑是AI识别技术,可以对河道水生植物、水利警情、人员违规行为等问题进行AI识别。”进入汛期后,两个基地的“AI河长”将以每天2至3次的频率,对周边1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6条区级河道、重点关注的易涝河道,5个湖泊、水库开展自动巡检排查。可直观了解汛期河道、湖泊、水库及闸泵站等的实时情况,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水利警情进行及时处置。
江北区充分发挥AI巡检技术优势,启用了“AI河长”,即综合利用“北斗+AI”遥感卫星、“AI+无人机”、地面AI视频监控、水下无人船和声呐等科技智慧管护手段,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时空连续、立体协同监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省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事件趋多趋频。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市水利部门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早防范”的原则,抢抓防汛“窗口期”,全面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
近年来,宁波市主抓水利项目建设、智慧水利迭代升级,在汛期中发挥防洪排涝最大效益,河道巡察实现“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体系也越来越“智慧化”。
宁波高新区依靠区内数字产业优势,打造的“水空一体化”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充分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自动水质检测等设备全方位监测数据,利用5G通信、远程监控、GIS、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个多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打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壁垒,整合水利、环保、城管等多方资源,实现水环境数字化、全域化、动态化的强监管模式。
慈溪市以逍林镇为试点,以水云浦江流域治理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引领、制度创新,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网络。开展无人机智慧巡河,通过AI识别排污口、自动拍摄取证,巡检效率提升3倍,问题发现时效缩短至4小时。实施物联网动态监测,布设水位、水质传感器48处,累计预警污水异常5219次,运维响应率达100%。
目前,宁波市水利部门全面进入防汛防台抗旱备战状态,通过发挥人工智能、天机网等新设施新手段,加强对重点领域实时监测预报预警,滚动抓好重点部位隐患巡查整改,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全力打好打赢防汛防台抗旱的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