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北仑区:以河湖长制为笔 书写河湖治理新篇章
●奉化区:织密河长治水网 擘画全域幸福河湖新图景
●江北区:智慧赋能 打造河湖管理新标杆
●慈溪市:以科技赋能治水 让数智守护碧水
北仑区:以河湖长制为笔 书写河湖治理新篇章
北仑区始终坚持“两山”理念,将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作为河湖水环境治理的关键抓手,推动形成全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实现10年夺鼎、连续4年夺金鼎并成为全市首个“一星金鼎”。
一是聚焦重点、系统施治,筑牢水环境“防护网”。开展全域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持续擦亮“甬有碧水”品牌。2024年以来,完成投资8100余万元,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清水环通、管网检测修复等水环境治理工程89项,12个区控及以上断面和9条入海河流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保持在“100%”。
二是逐水而行、水景兼顾,擘画水生态“新图景”。围绕创建“幸福河湖+共同富裕”县域样板,推动水生态环境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累计打造水文化景观节点140余处,新建滨海绿道31.25公里,开发环湖公路慢行系统精品线路3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85%,小浃江成功获评2024年度全省“幸福母亲河”,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三是河长牵头、多方联动,打造水安全“闭环链”。以深化河湖长制为牵引,构建“政府推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的河湖管护体系。2024年以来,各级河湖长带头履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查处河湖违建、水体污染等重大问题36起,清除地笼网1万余只、河岸垃圾100余吨;借力“甬水美丽”公众护水平台,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90支民间护水志愿队伍共开展河面巡查、问题举报等亲水护水行动百余场,覆盖两千余人次。
(北仑区河长办供稿)
奉化区:织密河长治水网 擘画全域幸福河湖新图景
今年以来,奉化区紧扣“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工作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系统推进、多点发力,高质量打造“全域幸福河湖”示范样板。
一是织密治水“责任链”,激活河湖治理“新动能”。创新吸纳人大代表担任“河长”,构建“三级河长+人大代表”协同监管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区级河长24名、镇级河长176名、村级河长326名、人大代表河长20余名。运用“宁波河湖长制”app智能巡河软件,完善“巡查发现-智能预警-分级处置-跟踪反馈”闭环管理流程,实现区、镇、村三级主要河道、重点河段及敏感节点全天候动态监测,确保河情实时掌握、问题即时处置。
二是打造生态“示范窗”,勾勒人水和谐“锦绣图”。以宁波市首批水生态价值转换试点项目——泉溪江水生态价值转换项目为契机,实施“幸福河湖+”系统工程,打造“水网相通、城水相依、人水相亲”河湖水环境,促进水利项目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和社会效益高效转化。2024年以来,成功创建幸福河湖3条、高品质水美乡村7个、亲水节点12个、建成“幸福河湖+文旅融合”网红风情点8个,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提升至85%,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初显成效。
三是共谱爱水“同心曲”,培育全民护水“善水情”。探索“体育+生态”宣传模式,3月22日,借势奉化马拉松赛事,同步启动“山水同源、节水同行”五城联跑节水宣教主题直播活动,实现节水宣传、幸福河湖创建全民参与,营造全民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创新推进“民间河长”制度,邀请群众代表为河湖“当家”,充分发挥民间河长“巡查员”“宣传员”“参谋员”等作用,共同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愿景。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区级民间河长16名,镇级民间河长57名。
(奉化区河长办供稿)
江北区:智慧赋能 打造河湖管理新标杆
江北区深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改革创新,构建“空天地水”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推动河湖管护从“人防”向“智控”转变,形成全覆盖、高效能、常态化、规范化的河湖库管护新模式。
一是完善监管体系,助力高效河湖治理。在2024年AI无人机机巢巡检试点基础上,提升AI无人机巡检覆盖范围,2025年3月推出“AI河长”试点建设,综合利用“北斗+AI”遥感卫星、“AI+无人机”、地面AI视频监控、水下无人船和声呐等科技智慧管护手段,进一步完善“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助力幸福河湖监管体系持续升级。
二是缓解基层压力,转变河长工作重心。通过“AI河长”智慧化巡河,有效破解人工巡河时间长、覆盖面窄等痛点,无人机搭载AI算法,可实现快速分析河道“四乱”、水色异常、水漂植物等问题并生成报告,精准锁定问题源头,极大提升问题发现及下发效率。将河长工作重心从日常巡河转移到协调和高效处置问题,真正发挥河湖长制效能,提升河湖精细化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巡飞100架次,发现涉河问题374件,并全部落实整改。
三是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巡河“新范式”。加强与省平台数据对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自下而上的河湖问题处置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河湖管理工作环环相扣,实现有问题报情况,没有问题报“平安”的“AI河长”报告机制。创新建立“政企社”联动模式,构建“AI河长+护水三联盟”协同机制,AI河长化身“顺风耳”,实时将河湖动态传递给各级河长,聚焦重点水域巡查,实现精准导航。
(江北区河长办供稿)
慈溪市:以科技赋能治水 让数智守护碧水
近年来,慈溪市逍林镇坚持问题导向,以水云浦江流域治理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引领、制度创新,构建“源头防控—生态修复—智慧监管—全民参与”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流域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标准,进一步推动全镇水质量持续向好。
截污清源固根本。聚焦“岸上截污”关键环节,打出智能化改造组合拳。精准分流,对50处入河排口实施雨污管网智能化改造,建成日均截污2647立方米的收集体系,年阻断污水入河96.64万吨。立体防控,通过三维建模定位重点排污点位,建立“厂—网—口”联动溯源机制,从根源削减污染负荷。动态清零,运用水质监测数据反向排查隐蔽排污源,实现污染源发现率提升90%,流域污水直排问题基本消除。
技术赋能重自净。创新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推动水体自我修复。实施“纳米气泡+富氧活化”技术,在支流河道布设微纳米曝气设备,促进底泥有机质降解,藻类繁殖抑制率达75%。实施“离岸处理+活水循环”基础,配备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年补水量186万吨,水体溶解氧浓度提升40%。实施“生物载体+生态护岸”技术,种植沉水植物2.6万平方米,构建“水下森林”,支流Ⅳ类水质占比前三年提升8个百分点。
数字智控提效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网络,开展无人机智慧巡河,通过AI识别排污口、自动拍摄取证,巡检效率提升3倍,问题发现时效缩短至4小时。实施物联网动态监测,布设水位、水质传感器48处,累计预警污水异常5219次,运维响应率达100%。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流域数字孪生模型,预测污染扩散路径,辅助制定精准治理方案。
守正创新求实效。一以贯之落实河长制,激发多元共治活力。推行“电子河长”,建成全市首个智能公示牌系统,实时公开水质数据、治理进展,公众监督投诉办结率100%。建立“双闭环”机制,实现“问题发现—智能派单—处置反馈”线上闭环和“镇—村—网格”责任闭环,问题处置周期缩短70%。培育“民间河长”队伍,通过数字平台赋权群众参与巡河、举报,累计吸纳志愿者230人,构建全民治水新格局。
(慈溪市河长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