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首笔水域指标成功交易
  • 来源:河道中心、鄞州区水利局
  • 时间:2025-07-15 18:11:43
  • 阅读:
  • 近日,宁波市首单水域指标在鄞州区完成交易,此次交易中,鄞州区中河街道办事处向鄞州区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水域指标967平方米,交易总金额267.4681万元。

    鄞州区共有水域面积为59.5140平方公里。水域指标化管理是鄞州区正在探索推广的一种水域动态保护创新机制,通过将新开的水域统计起来存入“水域银行”,以新增水域储备为基础,以指标交易为途径,后续开发建设项目涉及水面占用时,可申请使用“账户”里的指标进行补偿,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存。

    据悉,为破解水域补偿时间跨度长、水域补偿碎片化等实际困难,鄞州区水利局持续深化水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印发《鄞州区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办法(试行)》《鄞州区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这项工作还入选了2024年度全省水利重点工作典型案例(改革创新领域)。

    鄞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鄞州区存在不少涉水建设项目。涉水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占用部分水域,经常面临同步等效补偿难度大、时间长等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建设项目因受资金制约,无法对规划河道进行建设,水域补偿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给水面率的提升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开始探索水域管理体制改革,希望能够通过水域的指标化管理,来保证全区水面率不下降、行洪能力不降低,同时也进一步优化涉水营商环境。”

    在推进水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鄞州区结合区域实际走出了一条“金融活水、水域管理双向赋能”的道路。一方面,鄞州区积极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结合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探索推广“项目+区域收益”模式,盘活沉睡的“水资源”,打通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渠道。另一方面,融资所得资金又可以为承担水利建设任务的国有企业实施新增水域工程项目夯实资金保障,更好服务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宁波市在水域管控工作中依托水域调查和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全面掌握水域“家底”,绘就水域保护“蓝图”,并充分利用卫星影像遥感技术,对全市水域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促使全市水域功能更加完善、分布更加合理、管控更加科学,为保障城市行洪排涝和水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宁波市水域面积连续三年呈现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