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模式高度依赖人工现场抽查、目测观察等手段,长期面临效率不高、覆盖面有限、高空及危险区域难以抵达、数据客观性不足等显著痛点,难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有效突破这些瓶颈,奉化区水利局积极联合项目业主单位,前瞻性地引入无人机巡查技术。凭借其机动灵活、视角广阔、数据采集精准高效、作业安全风险低等优势,为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赋能增效。
一是赋能施工过程监督。通过定期执行航拍任务,生成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直观对比施工现状与设计图纸,实现对场地布置合规性(如分区是否合理、临时设施搭建是否规范)、材料堆放规范性(如骨料等大宗材料堆放有序性,甚至可对骨料级配、含泥量等进行初步目视筛查以提示潜在质量问题)以及关键工序执行情况(如土方碾压的遍数、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浇筑面的平整度、覆盖养护是否到位等)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弥补了传统人工巡查的盲区与滞后性,使施工过程的规范性监督更加及时、准确和全面。
二是赋能隐蔽工程监督。对于基础开挖、土方回填、地下结构施工等关键且易被后续工序掩盖的环节,在施工前后实施精细化的航空摄影测量至关重要。无人机能够精准获取土方开挖及回填量、基坑尺寸、隐蔽结构的外形尺寸等难以直接测量的关键数据,有效避免了传统验收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和主观判断,确保了工程关键部位的质量可追溯、可验证,大大提升了验收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赋能高危作业监督。针对高边坡作业(如开挖、支护)、大型构件吊装、深基坑施工等危险性极高的区域,无人机能轻松实施远程、非接触式的安全巡查,实时传回高清画面。监督人员可以在安全的后方办公室或指挥中心,清晰掌握现场作业环境、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大型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边坡不稳定迹象、支护结构变形、吊装区域警戒设置等),从而及时发出安全预警或整改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