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河湖长制幸福河湖专题 >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即日起,市河长办开设“河湖长制典型案例”专栏,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慈溪市桥头镇基层河湖管护典型案例
一、背景情况
慈溪市桥头镇是典型的水乡小镇,辖区内有市镇河道103条、道路84万方、农田2.1万亩。近年来,随着桥头镇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产生的垃圾废弃物越来越多,传统的各自为政的环卫模式凸显困境,一是职能碎片化,环卫、水利、农业、城建各有分管,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二是管理盲区频现,“路-水-田”交界处垃圾互相倾倒或互不理会,跨领域污染循环加剧;三是资源浪费严重,原保洁队伍均需配置必要人员、设备,部分职能、功能重合。
二、工作动态
分析原因,核心矛盾是分散式管理难以应对“路-水-田”交织的复合型污染。有鉴于此,由桥头镇总河长牵头,以流域一体化思维创新探索环卫一体化服务,构建“三位一体”协同体系,保障河道环境。
01机制破壁:成立环卫一体化指挥部
一是管理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壁垒。由总河长(镇长)牵头,整合原环卫、水利、农业、城建等部门环卫职能,成立镇级“环卫一体化指挥部”,由总河长(镇长)直管,运转更加高效;二是服务机制创新,实行“三统三定”。即统一招标采购、统一作业标准、统一考核奖惩;定设备共享清单、定跨界协作流程、定应急联动预案,提升管理效能。三是监督体制创新,推动各线联动。建立“桥头环卫联动”微信群,“路-水-田”所有问题各线都可监督。照片上传—工单下发—处置办结,监督闭环快捷有效。
02作业融合:构建全域覆盖立体网络
一是数字赋能,建设智慧管理中枢。建成桥头镇环卫一体化智慧管理中心,结合数字地图搭建无人机、保洁车船、人员智慧巡查管控平台,实时调度指挥,对影响河道的问题15分钟响应并动态清零,构筑“水-陆-空”立体网络。二是复合培训,建立全科服务队伍。开展服务人员复合培训,根据“路-水-田”三维保洁要求,对服务人员进行全领域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综合能力,为一体化人员调度奠定基础。三是齐抓共管,贯彻流域一体理念。农田的废弃物飞到了河里,农田保洁人员也有清理的责任,河道的垃圾堆到了岸上,道路的清运人员也有协助的义务……在绩效管理考核中引入流域一体理念,推诿扯皮现象大大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复合型污染有效减低。
03资源优化,科学整合人力物力
一是优化服务单位,服务内容整合后采用整体发包方式招标,精简公司3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二是优化人力资源,统一管理有效优化了人力配置,并通过自动化设备引进,精简员工7人,节省成本30余万元。三是优化更新设备,对设备进行全面优化更新,配置自动清漂船等机械设备74台,提升了服务质效。特别是无人机,每天四次对辖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自动巡查,消除了路水田边界盲区,提高了问题发现率。
三、经验启示
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取得实效,要树立流域一体化思维,当“路-水-田”被放入一个框架当中,创新激发“1+1+1>3”的系统效能,才能真正实现“水陆共清、生态共荣”。一是机制重构。破除“条块分割”,建立跨部门职责捆绑制。二是科技赋能。通过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打造现代化管理模式。三是资源优化。不断优化人力物力,破除冗杂低效,实现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