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展示
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⑧ | 江北:AI数智进阶赋能河湖管护全流程优化
发布日期:2025-08-20 14:57:00 阅读次数:: 来源:江北区河长办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即日起,市河长办开设“河湖长制典型案例”专栏,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基本情况

    河湖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无人机机场全域覆盖面不够、问题识别广度不高、闭环办理投向精准度不高等难题,江北区在2024年“AI河长”实践落地的基础上,从单点覆盖突破到全域覆盖(禁飞区除外),技术迭代升级提升问题识别精准度超90%,并探索推进“三网”融合,落实基层减负,全面提升河湖智慧管护质效。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无人机基站

    (一)全域织网,“AI河长”让监管无死角

    在“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基础上,江北区今年建设完成2台AI无人机机场,江北区现有慈江灌区、庄桥再生水厂、和平闸等3个点位无人机基站,逐步完善“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江北区可飞区域全覆盖。可覆盖巡检范围从江北区16条区级河道提升至19条,村级河道提升至139条,乡镇级河湖库57条(座)。无人机覆盖区、镇、村三级河湖航线83条,向基层延伸更深。作为宁波市“AI河长”建设的先行先试区,2025年江北区“AI河长”建设列入水利部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先行先试名单和浙江省水利厅2025年度改革试点清单。 

    江北区无人机点位图

    (二)技术升级,“AI巡检”让识别更精准

    依托“大疆无人机机场+AI伴侣”技术,将巡河问题识别效率从1小时提升至5分钟。巡飞过程中问题直接识别并完成下发,无需视频数据回流再A1识别。持续强化 AI 无人机模型训练,识别场景从水色异常、水面漂浮物、“四乱”等12项问题,新增动态识别问题排口、河道周边工程问题、违规行为监控喊话等,对“农田监测、水利设施管护、综合执法”等多场景协同应用,每期成果视频,现场问题可线上留档,同步纳入巡查问题库实现系统化管理。并可快速响应开展应急巡飞任务,推动数智治水理念落地见效。

    无人机巡检过程

    (三)三网融合,“智慧中枢”让管理集约化

    深度融合智慧水利综合应用平台、城乡排水管网智能化管控平台及基于AI遥感的水体与排污智慧监管系统,构建统一高效的水利水务一体化平台。依托平台整合优势,实现资源集约、数据共享、问题分办。构建由一家机构统管、集中一个智管平台、明确一套管护制度、落实一套考核标准,推进水域工程县域一体化管理。针对河湖库问题处置,持续推进AI河长迭代升级,打通省平台数据传导,构建涉河问题信息同步机制。通过浙政钉实现“AI河长”报告机制,为河长、联络员等一线人员提供智慧巡河“掌上办”服务,手机端实时查看巡河问题、处置情况及巡飞路径。

    三、典型意义

    江北区“AI 河长”建设突破了传统人工与单台设备巡检的局限,持续技术革新,提升AI识别精准度,构建“全域感知、智能识别、快速响应”的智慧治水新模式,为新时代河湖管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解决方案。推进“三网”融合打破了水利水务管理的条块分割,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多场景协同应用,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