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鄞州:鄞州创新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机制首个“水域指标”新增工程正式完工
  • 来源:鄞州区水利局
  • 时间:2025-09-04 16:59:03
  • 阅读:
  • 近日,鄞州区姜山镇居敬河上张村点水域新增工程全面完工,标志着全市首宗以“水域指标化”管理为目标的水域新增工程正式落地。该工程由宁波市鄞州区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投资约103万元,新增水域面积约1205平方米,将成为首批新增水域工程存入“水域银行”,为我区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机制的运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这不仅意味着鄞州在破解水域占补平衡难题上实现重大突破,也标志着由政府推动、国企实施、市场运作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进入实操阶段。

    新增水域工程建设中

    新增水域工程完工后

    机制创新:从“占水难补”到“指标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域补偿方式往往面临“哪里补、怎么补、补多少”的现实难题,补偿工作滞后、标准不一、生态效果难以保障,成为制约建设项目落地和水域精细化管理的瓶颈。

    针对这一现实困境,鄞州区从去年年底先后出台了《鄞州区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办法》和《鄞州区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其核心内容是:将新增或修复的水域面积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登记的“指标”,纳入统一平台进行储备与流转,区内建设项目需占用水域的,可通过“水域银行”有偿购买指标,实现占补平衡。

    工程落地:生态、社会、经济多重效益显现

    作为机制落地后的首批新增水域项目,姜山镇居敬河上张村点水域新增工程自谋划之初就备受关注。区城市水务集团积极响应联席会议要求,统筹资金与技术力量,于8月底顺利完成建设任务。该项目通过对居敬河新增水域段实施开挖、疏浚、岸坡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在原有河道基础上新增水域1205平方米,显著增强了河道水面面积和蓄水容量。更重要的是,工程带来的不仅是数字上的“面积增加”,更切实推动了村庄水环境的整体提升,受到当地村民的广泛好评。

    而从经济视角看,该工程投资103万元所形成的水域指标,未来可经水利、资规等部门核定后存入“水域银行”,成为可用于市场交易的“水域指标”。区城市水务集团可作为指标出让主体,向需占用水域的单位提供有偿服务,既缓解建设单位“补偿难”问题,也拓展了国企盈利渠道,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纵深推进:“水域银行”持续发力,鄞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水域占补指标化管理不仅推动水域资源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增值”转变,也激活了国有企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域指标化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水域治理体制的重大创新。它把生态资源变成可运营的资产,让国有企业从‘建设者’转变为‘资源经营者’,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步,区城市水务集团将继续实施不小于4000平方米的新增水域工程,加快推进小浃江、楝树港泵站配套河道等在建水利项目,并积极谋划鄞州区九曲河(农村段)一期、二期等骨干水系建设工程。同时,鄞州将鼓励更多国企、社会资本参与水域修复与指标生产,逐步扩大“水域银行”的规模和服务范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重大建设项目落地,持续改善河湖生态面貌,努力形成保护与发展协同、政府与市场并举的水域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