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动态
河湖长制典型案例⑪ | 海曙区“协”力同心共绘“水清岸绿”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9-04 14:34:28 阅读次数:: 来源:市河长办、海曙区河长办

    河长制必须一以贯之。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河湖管护新路径,高质量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即日起,市河长办开设“河湖长制典型案例”专栏,通过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海曙区协作治水典型案例

    一、背景情况

    “幸福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需多方协同参与。然而现实中存在政府主导而公众参与不足、水利主抓而部门协作不畅等问题,尤其是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为破解“政府热、群众冷”的困境,海曙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把“幸福河湖”建设有机融入到政协履职之中,引导委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推动形成同心共治、同向共行的良好局面,实现“幸福河湖”建设从水利部门“独奏”到多元主体“合唱”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是靶向式建言,让委员“金点子”变成治理“金钥匙”。紧扣“幸福河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堵点,找准政协履职的切入点着力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围绕“城市防汛应急协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网建设”等主题召开专题议政会、专家协商会,累计提交《关于打造全域幸福河湖缩小“三大差距”的建议》《关于推进海曙区水环境治理转型的建议》等涉水提案32件,报送《关于“污水零直排”建设从城镇向全域推进的建议》《关于加强水库库滩生态保护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25篇,提出意见建议逾百条,许多对策建议已转化为实打实的工作举措。

    二是联动式监督,让规划“设计图”变成现场“实景图”。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点,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沿山干河整治工程、鄞江提防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现场开展专题视察,实地查看、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创新通过“集体监督+小组监督”相配合、“明察+暗访”相结合的履职形式,跟踪督导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督察涉水项目,助推涉水环境问题动态清零、闭环整改。深化开展市、区两级政协专项民主监督,就全域治水攻坚与饮水保供项目靶向监督,两级政协委员为“让村民喝上放心水”献计献策,相关履职成果获海曙区委主要领导批示,有力助推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三是多形式宣传,让治水“小故事”变成社会“大共识”。注重发挥委员与群众联系密切、对群众有影响力优势,聘请政协委员担任“民间河长”,牵头组建涵盖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界别群众的“‘协’力同心”护水小分队,深入月湖、剡江河湖圈等地,开展河湖巡查、垃圾清理、主题宣讲等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参与人数逾500人次,真正让委员化身成了“河湖代言人”。依托书香甬城、童心梦课堂等委员工作室组成“环月湖委员履职共同体”,开展“循水脉文明•访秋韵罗城”专题视察活动,组织“四级”河长、各界委员和界别群众60余人,循着剡江到月湖的水文脉络,共同探寻以水兴城、以水美城的“城市密码”。联动海曙区水利局、海曙区河长办等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活动共办,协同开展“科普润未来 童心护碧水”智慧巡河实践活动,面向青少年儿童开展治水科普宣传,让孩子们从小在心里种下亲水护水的“种子”。

    三、经验启示

    (一)精准发力是关键。政协要当好“幸福河湖”建设的“智囊团”,引导委员结合专业所长,精准选择履职切口,真正将委员的“智”与“治”深度融合,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二)协同共治是核心。政协要当好“幸福河湖”建设的“助推者”,把握“履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原则,建立政协与水利、河长办等常态化联动机制,形成职能互补、信息互通、力量互助的治理共同体,积极破解“碎片化”治理难题。

    (三)扎根群众是根基。政协要当好“幸福河湖”建设的“宣传员”,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界别群众,主动讲好治水护水兴水好故事,进一步激发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构建起“委员带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全民共治共享大格局。